仲夏七月季,蝉鸣悠长止不住盛夏的燥热,一群热烈的少年心向远方,我们一腔热忱勇往无前奔赴洛阳。武汉纺织大学机械工程于自动化学院拓梦支教队于7月6日来到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实验小学浥涧分校开展拓梦支教活动。
提笔于此,惊觉时已近满月。初来之日,仍然历历在目。踏入洛阳之地,看着与我家乡十分相似的街道商铺、花草树木突然懂了何为近乡情更怯。驶入伊川浥涧村,没有了大城市的高楼大厦,我看到了斑斑驳驳的外墙、墙皮上撕裂不成规则的碎块,还有那貌似不堪闷热而露出头的陈旧砖瓦。
年少时那些日复一日的努力,其实早已成为今后振臂飞舞的翅膀。我有幸借乡村之教之手,穿越时空的隧道,与少时的自己相遇。世人常说:人们无法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我想,对童年而言,亦是如此。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也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站上三尺讲台,第一次遇见这帮孩子们,活泼、好动、可爱,好像世间所有美好的词汇都能与他们相关联。慢慢相处下来,我渐渐的摸索出每个孩子不同的脾气性格,爱学习的、活泼开朗的、沉默寡言的、调皮捣蛋的……
曾经史铁生写到 “年少无知时开出那颗子弹,在二十年后风轻云淡的一天正中我的眉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并不能透彻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直到那日上课,我看到他们心不在焉的听着课,交上潦草不堪的作业,脱口而出一句“你们学习没有一个良好的态度,吊儿郎当的像什么样子,要记住,学习不是为了别人,是为了你们自己!”,说出口的那一刻,很难描述潘然顿悟十年前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时内心的震撼,我没有再去任由大脑肆意回忆,只记得那一瞬间,十年前的教诲犹如一颗迟到的利剑,穿梭过近十年的时空隧道正中我的胸膛。那时那刻,我真正意义上共鸣了史铁生的语言,少时的中式教育也在我这完成了闭环。
我望着讲台下不以为意的几个学生,内心为他们感到悲哀,我不知该用何等华丽的辞藻又或是朴实的话语让他们参透我苦口婆心的说教。我不奢求我的教诲对他们有什么震波般的触动,只希望可以在他们的内心里泛起一层涟漪。看到他们无动于衷的表现,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割裂感让我的的内心感到阵阵窒息。在学生们阵阵朗读声中,我静静的望向每一个学生不同的神态,认真的又或者敷衍的。我不忍心告诉他们面临的教育资源有多匮乏,河南高考竞争压力有多大,他们也不会意识到在那些一线大城市中与他们同岁的孩子早已学习各种技能,amc8数学竞赛、英语雅思等等。
我站在讲桌旁抬头向窗外望去,那一刻有一束太阳的光辉洒向我的脸庞,我闭上眼睛感受到阳光的炙热,世界仿若寂静无声,我像一个来自十年后的穿越者拼命地想把所有人带入学习的道路……睁开眼睛,看到几个学生装模作样的学习,我轻轻一笑,我想我既然不能改变他们既定的道路,那就希望我可以在短暂的日子里倾尽所能让他们看看更大的世界,看看我同他们这般大时从未看到过的世界……
最后,作为支教老师我与在校老师共同完成了家访。看到河南农村的家庭现状,我颇多感慨。我班学生的家里都是三个或者四个兄弟姊妹,相差岁数并不大,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在外务工,爷爷奶奶带着孩子们。我牵着一个学生的妹妹,问她几岁啦,我原以为差不多四五岁的孩子竟然告诉我已经八岁了,很震惊也很心疼。在与家长们交谈过程中,我发现家长很少夸奖孩子,虽然有的孩子学习不出色可是热爱劳动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德呢?所以我在每一位家长面前都把学生不同于人的优点夸奖出来,我希望这些孩子们不要总是畏手畏脚的去生活,希望他们可以如花儿般热烈的绽放。
家访结束已是晚上九点钟,最后一位学生的奶奶热情的送我们走出家门,用着我能听懂的河南方言说到,“这帮好娃娃子们不知道啥时候还能再见着哦!”。我借着淡淡的月光,微笑着回了头,“奶奶,快回去吧!我们还会再见的!”,真的还会再见吗?我又反问了自己。我想,茫茫人海中有缘见了这面,我们此生再见的几率真的微乎其微遥不可及了,但我依旧期盼和祝愿现在所相处的这群孩子们能够勇敢的走出层层障碍,不惧怕悠悠岁月,在迷雾散尽之时,奔赴属于他们的少年荣光!
回校的路上,内心阵阵泛酸,我抬了抬头,望到了在大城市看不到的满天繁星和皎皎明月,时光倒退记忆轮回,儿时的我也是在盛夏的傍晚和爸爸坐在门外的台阶上数着星星聊着天,说的什么话其实早就不记得了,但我的身体我的思想始终记得:闺女,考出去!
行文至此,愧于文笔的笨拙写不尽内心的感慨与收获。翻看日历,感叹终有一日须别离,幸于盛夏之季、廿岁之时与诸君遇于洛邑。恳望诸君不负少年气、心怀凌云志、蟾宫折桂冠、望山见水悦己。待重逢之日,希君生羽翼,一化北溟鱼。云程发轫,奔赴万里!